當前位置:
  • 首頁
  • 學院新聞
  • 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實驗室第七屆學術周暨2011年度學術之秋成功舉辦

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實驗室第七屆學術周暨2011年度學術之秋成功舉辦


2011102024日,為期五天的第七屆“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周暨2011年度“學術之秋”報告會在北校區主樓II227報告廳成功舉行。此次活動由“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IET西安分會、IEEE西安分會主辦,主旨為活躍學術氛圍,開拓學術視野,促進學術交流,提升學術水平。重點實驗室副主任、IET西安分會副主席、IEEE會員發展委員會主席高新波教授主持開幕儀式并發表精彩講話。

此次學術交流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安排了50余場精彩的學術報告,邀請到30余位國際著名專家學者,報告內容涉及“圖像理解與解譯”、“壓縮感知理論及應用”、“計算智能與應用”、“信息融合”、“稀疏微波成像”、“生物網絡智能理論”、“信息隱藏”、“SAR/InSAR成像技術及理解解譯”等多個前沿研究領域。此次活動通過大幅宣傳欄,移動展板,網上公告等多種形式的展示,使廣大師生及時了解跟蹤“學術之秋”期間的各項活動,受到校內外師生的廣泛關注,獲得一致好評。

此次學術交流報告會榮幸地邀請到國內外知名學者Oscar OU教授、韓崇昭教授、鄭慶華教授、潘泉教授、丁永生教授、廖桂生教授、高新波教授、石光明教授、邢孟道教授、劉芳教授、李小平教授、侯彪教授、楊淑媛教授、劉靜教授、公茂果教授、鄭喆坤教授、鐘樺教授,中國兵器工業集團206研究所的張濤研究員和強勇研究員以及諸多優秀青年教師等做專題報告,他們分別就基于亞像素的圖像下采樣、信息融合、下一代e-Learning系統、圖像信息處理、生物體網絡、陣列雷達稀疏信號處理、聚類有效性分析與模糊性度量、編碼成像方法及景物深度估計、稀疏微波成像、雷達前沿技術、SAR圖像變化檢測等課題進行了深入而詳實的闡述。一場場學術報告,峰潮迭起、精彩紛呈,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其中,或聆聽專家的智慧之音,或感受學者的氣度風采,或吸納學長的求學之道,極大地滿足了廣大學生開闊學術視野、增進學術交流、豐富第二課堂的愿望。

 

 

 

 

 

 

 

 

 

 

 

 

 

 

    閉幕式由重點實驗室副主任、IET西安分會常務副主席石光明教授主持,并為取得優秀學術成果的在讀博士生頒發了“學術之星”榮譽證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兼“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IET西安分會主席、IEEE西安分會獎勵委員會主焦李成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同時對大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勉勵懷揣夢想的青年學子放眼國際、努力奮斗,并希望大家通過此次學術活動,拓寬學術視野,提高學術創新能力。

 

 

 

 

此次學術交流活動不僅為與會者了解最新科技前沿領域的發展現狀、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和探討未來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更進一步提升了我校在該領域的知名度,擴大了學校的影響,特別是在推動我校智能信息處理及其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師生參與學術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了全校教學科研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了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對學校建立學術活動的長效機制產生了積極作用。

展望未來,我們希望將“學術周”系列活動作為一種傳統,長久地堅持下去,力爭使其成為營造濃郁學術氛圍、完善學術創新機制以及與國際學術水平接軌的重要平臺,為繼續推進西電的學術創新貢獻一份寶貴力量!